文章发布:曾智勇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硕士点由1956年始建的畜牧学学科发展而来,先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和贵州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79年与四川农业大学开始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硕士学位授权点。依托本学科,2003、2006、2010、2012年分别获得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草料科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遗传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高原山地畜牧学入选“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2011年获得畜牧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008年获批贵州省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和贵州省高层次“候鸟型”人才基地,2009年获批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人才基地和贵州省动物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创新团队,2010年获批贵州省生猪健康养殖工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2011年被贵州省政府批准为贵州大学高原山地畜牧学院士工作站,2012年被贵州省教育厅批准为贵州省畜牧学优秀科研创新团队,2013年获批高原山地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与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和教育部高原山地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与创新人才团队(培育),2014年申报的贵州省实验动物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获省科技厅立项建设。目前本硕士点拥有仪器设备总价值达1500余万元。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在俞渭江、刘甦、班兆侯、简承松、刘培琼、付筑荫、许厚强等几代人努力下,经过长期教学科研积淀,逐渐形成了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种质资源创新、高原山地动物繁殖与动物生物技术、高原山地畜禽生长调控与健康养殖3个学科方向。
近年来,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硕士点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际合作项目、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50余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项,发表科研论文3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和一级学报论文3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5部,制定地方标准2部,获得授权专利2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